腹瀉性貝毒(Diarrhetic Shellfish Poisoning,DSP)是由有毒赤潮藻類鰭藻屬和原甲藻屬的一些種類產生的脂溶性多環醚類生物活性物質。腹瀉性貝毒可在貝等濾食性動物體內富集,危害食用者健康。腹瀉性貝毒在全球沿岸海域均有分布,是世界范圍內具有最嚴重威脅的赤潮藻毒素之一。
腹瀉性貝毒中毒癥狀主要有腹瀉、嘔吐、腹痛和頭疼。發病時間可在食后30min或14h不等,一般在48h內恢復健康。一般止瀉藥不能醫治。DSP不是一種可致命的毒素,通常只引起輕微的胃腸疾病,而癥狀也會很快消滅,沒有強烈的急性毒性,但大田軟海綿酸(OA)是強烈的致癌因子。
腹瀉性貝類毒素試劑盒是利用酶聯免疫吸附測定法定量測定食品中腹瀉性貝類毒素。
檢查原理:
利用萃取液通過均質及振蕩的方式提取樣品中的腹瀉性貝類毒素,再用緩沖液稀釋,然后進行免疫測定。先將酶標記物加入到微孔中,再加入標準及樣品,然后加入抗體進行反應。孵育30分鐘后洗掉小孔中所有沒有結合的分子。加入無色的底物溶液,培養30分鐘,所有結合的酶標記物使底物轉化成藍色物質。加入停止液然后讀取吸光度值,將未知濃度樣品與標準吸光度值進行比較,就可以得到樣品中腹瀉性貝類毒素的濃度值。
安全性說明書:
試劑盒中的標準溶液里含有少量的岡田酸。底物中包含有四甲基聯苯胺,終止液中含有稀硫酸。要避免皮膚和粘膜與終止液接觸,如果不小心接觸了請馬上用水沖洗。
保存和穩定性:
應保存在2-8℃,不要冷凍。在使用之前要把試劑盒中的溶液回復到室溫(20-25℃)。有效期內試劑盒中的試劑都可以使用。